文库 小学资料 语文 六年级上学期

【精品配套】六年级上册语文同步教案-17古诗三首第三课时《书湖阴先生壁》(人教部编版).doc

全国通用 DOC   5页   下载0   2023-12-27   浏览6   收藏0   点赞0   评分-   免费文档
温馨提示: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3 页,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1 页,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。
1
17 课 《古诗三首》之《书湖阴先生壁》教案
教学目标:
知识与技能目标
1. 正确、流利、有感情地朗诵古诗;
2.能借助注释及相关资料,理解诗句所描绘的情境,感悟诗人丰富的想象力;
3.学习拟人与描写巧妙结合的表达方法,体会诗人退居田园后愉悦的心境。
能力、方法培养目标
知诗人,解诗题;明诗意,感情读;悟诗情,感情背。
情感、态度、价值观目标
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态度。
教学重点:
了解诗歌大意,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,背诵古诗。
教学难点:
[来源:学+科+网 Z+X+X+K]
1. 体会诗人借景所传达的情感;感悟诗人丰富的想象力,
2.学习拟人与描写巧妙结合的表达方法。
课时安排:
1 课时
教学过程:
一、复习导入,理解诗题
1.孩子们,我们曾经学过一首题壁诗,大家还记得吗?
出示《题西林壁》,一起诵读。我们知道了诗人是将诗写在了西林寺的墙壁上。无
独有偶,今天我们要学的《书湖阴先生壁》一诗也是将诗写在了墙壁上。
出示课题,齐读课题。
2.
理解诗题。
题写在湖阴先生庭院墙壁上的诗。
3.交流资料
同学们,你对王安石 有哪些了解呢?(师生活动、展示资料)
4.简介诗人及写作背景
王安石(1021 年—1086 年),字介甫,号半山,封荆国公,临川人(今江西省抚州
市)北宋杰出的思想家、文学家、改革家,唐宋八大家之一《王临川集》《临
川集拾遗》等存世,《元日》《梅花》最著名。
2
湖阴先生:指杨德逢,是作者元 丰年间(1078-1086)闲居江宁(今江苏南京)
时的一位邻里好友。本题共两首,这里选录第一首。
[来源:学*科* Z*X*X*K][来源:Z。xx。k.Com]
二、 初读诗文,感知诗意。
1.初读古诗,读准字音。
自读要求:
(1)放声朗读古诗,读准字音,读通诗句,试着读出诗歌的节奏。
(2)再读,借助工具书及注释理解词意,进而理解每句诗的意思。(了解全诗大
意,初步掌握古诗的感情基调。)采用边读边画边批的方式学习。
2.自读检查:
(1)指名读古诗,正音,指导读好生字“畦”和“闼”。
(2)出示诗歌的节奏,学生试着读,指导读。
3.再读诗文,感知诗意。
交流反馈,重点引导:
(1)重点词的意思:
长扫:即常扫,指经常打扫。 静:干净。
畦:读音 qí,意为田园中划有界限的长条方块。
排闼:读音 ,推开门,排为推,闼为门。
(2)尝试说说整首诗的意思:
茅草房庭院经常打扫,洁净得没有一丝青苔。花草树木成行满畦,都是主人亲手栽
种。庭院外一条小河护卫着农田,把绿色的田地环绕。两座青山推开门,送来青翠的山
色。
三、品读古诗,感悟诗境
1. 读了这首诗,湖阴先生的庭院给你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?你能用诗中的一
个字来形容吗?
1
)生读书勾画关键字。
2
)交流:
湖阴先生庭院给我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就是“净” 通过诗句中的“无苔”也体现
了出来。
引导:为什么无苔就体现出了“净”呢?介绍江南的气候特点。
3
江南地湿,又时值初夏多雨,这对青苔的生长比之其他时令都更为有利。况且,青
苔性喜阴暗,总是生长在僻静之处,较之其他杂草更难于扫除。而今,庭院经常打扫,
总是干干净净的,叫人感觉舒适。
2. 出示诗句:茅檐长扫净无苔,花木成畦手自栽。
读读这句诗,你还感受到了什么?
(1)令人赏心悦目的花木,一畦畦,整整齐齐,都是主人亲手栽种,这更令人心
旷神怡。
(2)指导朗读
假如你就是坐着,当你来到这么干净又美丽的庭院,你的心情是怎样的?
所以这两句再读的时候,要注意表达作者心情的愉快。
指名读,读出愉悦的心情;再齐读。
3. 过渡:诗人王安石站在友人的庭院前,感到心旷神怡,不禁引出“茅檐长扫净无
苔,花木成畦手自栽。”,抬头向四周望去,他有看到了什么?
(1) 出示:一水护田将绿绕,两山排闼送青来。
读着这两句诗,你的眼前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?学生交流自己想象到的画面,预
设:一条快活的溪水环绕着大片碧绿的禾苗,俨然是稻田的守护者;两座多情的山峰不
待邀请就推门而入,把青青的秀色送入眼帘。
你发现了吗,读着读着,仿佛这里的山不是山,这里的水不是水,而变成了又灵
魂的人,哪些词带给你了这样的感受?
[来源:学科 ZXXK]
“护”“绕” 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。
引导:门前的景物是一条河流,一片农田,两座青山。在诗人眼里,山水对这位
志趣高洁的主人也有情谊。诗人运用拟人的 修辞手法,将“一水”“两山”写成富有人
情的亲切形象。一条弯弯的河流环绕着碧绿的农田,正像母亲用双手护着孩子一样。
4.感受诗句的音韵美。
(1)再读“一水护田将绿绕,两山排闼送青来。”,你还有什么发现吗?
(2)读起来朗朗上口,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。其中“一水”对“两山”,“护田”
对“排闼”,“将绿绕”对“送青来”。这样两两相对,音韵和谐,读起来朗朗上口。
对偶也叫对仗,是将字数相等、结构相同或相似的两个词组或句子成对地排列起来的修
辞手法。这样的诗句如:
两个黄鹂鸣翠柳,一行白鹭上青天。
剩余2页未读, 下载浏览全部
【精品配套】六年级上册语文同步教案-17古诗三首第三课时《书湖阴先生壁》(人教部编版).doc
下载提示

欢迎使用AA文库网,如遇下载问题,请点击此处查看解决办法!您也可以点击此处进入帮助中心解决问题!

如以上链接无法点击,您可以尝试在手机或电脑“浏览器”中输入本站网址aawenku.com,进入网站,用手机号登录后即可免费下载。

版权说明:AA文库网是一个资源分享及获取平台,大部分资料来源于用户上传或网络,版权归属于原作者。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了您的版权,请立刻联系我们,我们将立即处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