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1.根据诗歌内容,下列说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( )。(2 分)
A.这是一首咏物诗,咏物中尤多寄托,具有浓郁的象征性。
B. 首句“垂緌饮清露”,“緌”是古人结在颔下的帽带下垂部分。
C. 次句“流响出疏桐”,写水声之远传。
D. “居高声自远,非是藉秋风。”这是全篇比兴寄托的点睛之笔。
12.理解“居高声自远,非是藉秋风”的意思,表达诗人怎样的情感?(3 分)
四、阅读(22 分)
五月槐花香
在童年的记忆里,家乡有许多洋槐树,无论是田间地头还是房前屋后,随处可见它们挺拔的身
影。4 月,槐树开花了,花期一直持续到 5 月。那一串串洁白无瑕的槐花,被微风撩拨得不时探出
头来,在绿叶的掩映下若隐若现,与此同时,裹着丝丝醇甜的一阵阵香气也扑面而来,沁人心脾。
在田里忙碌的农人歇工时,都喜欢到槐树底下席地而坐。槐树的枝叶纵横交错,形成一个巨型
伞盖,正好可以遮蔽出一方天地。劳作了半日,最恒意的当属卷上一支烟,喝上几口酽茶,再闭上
眼睛吸入一鼻子馥郁的花香,顿时辛苦就消去了大半,整个人都神清气爽起来。
孩子们最爱摘槐花。小伙伴三多子身手敏捷,时常在腰间系个布兜,三下五除二就爬到树杈处,
双脚站稳后,一只手拽牢树枝,另一只手就开始忙活,不到一袋烟的工夫,就能装满一兜。待他从
树上下来后,脑袋瓜、脸蛋子和肩膀头上都是掉落的花瓣。我不会爬树,就找来一根长竹竿,用结
实的粗绳子在竿头挽起一个圈,高高举向一串槐花,把它套进圈里,再使劲儿转动竿子,直到把槐
花拧下来……现在想来,这种摘槐花的方法实在有些暴力。
小时候的我特别喜欢吃槐花。槐花的甜都在花蕊上,细嚼慢咽比蜜甜。那时候,家里的生活还
很艰苦,母亲亲手做的槐花“苦累”可谓餐桌上的一道美味。先把槐花用凉水洗净,再用开水焯一
下,然后捞到盆里加玉米面、水和盐搅拌,捏成一个个小面团上锅蒸。蒸好的槐花“苦累”金黄中
透着乳白,口感松软香甜,别提有多好吃了!
上中学后,我离开了家乡,村里老房子改造,那些曾经枝繁叶茂、护佑乡邻的老槐树被砍去。
近几年,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引领和推动下,家乡积极发展绿色经济,栽种了一批速生泓森槐,成为
当地一景。每次返乡,漫步于清秀挺拔的槐林中,欣赏着绿影婆娑、繁花烂漫的美好景致,我总不
禁想起儿时的老槐树,想起那在微风的吹拂下,若隐若现的花朵,以及若有若无的花香……
13.关于槐花的特点,下列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( )。(
3
分)
A.
槐花在四月盛开,花期长达五个月。
B.
槐花洁白无瑕,香气醇甜,沁人心脾。
C.
槐花的花蕊比蜜还甜,可以直接吃。
D.母亲用槐花和玉米面做成的“苦累”很美味。
14.对画横线的句子理解错误的一项是( )。(3 分)
A.“卷”“喝”“闭”“吸”四个动词写出农人们在槐树下十分放松的样子。
B.“消去了大半”“神清气爽”表现出槐花的香气带给农人们轻松惬意的心情。
C.
描写动作细节,写出农人们在槐树下休息的场面,表达了他们对槐树的喜爱之情。
D.用抽烟和喝酽茶不好的生活习惯与闻槐花香进行对比,突出槐花有消除疲劳的作用。
15.本文作者描述了家乡老槐树开花时的情景,回忆了 、
、 的事儿,展现了一幅幅乡村生活图画。(
6
分)
16.结合选文内容说说“我”漫步新槐林却“总不禁想起儿时的老槐树”的原因。(4 分)
17.选文和《桂花雨》表达的感情有什么相同之处?它们分别是借助什么事物来表达的?(6 分)
五、习作(30 分)
18. 漫画里的人,特点非常突出,配上独特的画风和夸张的情节,往往能够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
象。请写一写你的亲人,想想他(她)有什么突出错的特点,再选择一两件能突出其特点的具体事
情来写。以《“漫画” 》为题写一篇作文,注意内容具体,语句通顺,表达真情实感,
书写规范、整洁,不少于 400 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