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标题
题型
一
:辨析题目的含义及作用
1
、含义:先分析基本义,再揭示比喻义、引申义、象征义。
2
、作用:贯穿全文线索;概括主要内容;揭示文章主旨(情感或哲理);制造悬念,吸引读者(激起读者的注意、思考、兴趣等)
二、内容
题型
一
: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
格式:
某人或某物
+
干什么(怎么样)
方法指津:
抓住记叙的六要素
——
时间,地点,人物,事件的起因、经过、结果。
题型二:分析故事的情节
叙事散文
:起因、经过、结果
小说:
开端、发展、高潮、结局
方法指津:
如有示例,一定要严格按照示例的字数、结构等要求,归纳出与此形式相类似的情节
题型三:分析文章段落在内容上的作用
①
开篇
:开篇点题;开门见山;开宗明义;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(时间、地点、季节、天气);交代故事发生的原因;吸引读者;激起读者阅读的兴趣
②
中间:
表现了
……
人物的
……
形象特点(或性格特点、心理活动、思想感情、精神品质);与上文
……
相呼应,与上文
……
形成鲜明对比;为下文
……
作铺垫(埋伏笔);推动
……
情节的发展;
③
结尾:
画龙点睛;点明中心;深化中心;升华主旨;耐人寻味,留下想象的空间;引起读者的注意与思考;出人意料,但又在情理之中,给读者以深刻印象;激起读者强烈的感情共鸣。
三、主旨
题型
一
:概括文章的主旨
1
、答题模式:内容
+
主旨(情或理)
本文记叙了(描写了、叙述了、介绍了)
……
……
(人或物)
……
……
的故事(事件、事迹、经过),表现了(表达了、反映了、歌颂了、揭露了、批判了、讽刺了)
……
……
的感情(现象、感悟)。
2
、方法指津:抓关键句,抓关键词
如:标题、开头段,结尾段、过渡句(段)、抒情句、议论句、反复出现句、标题相关句、照应句
题型二:分析段落在内容上的作用
答题示例:
点明主旨,揭示主题,升华主旨,深化中心。
四、结构
题型
一
:划分文章的段落,并概括内容
方法指津:
(1)
按事件的发展过程
(2)
按空间的转换
(3)
按时间的变化(顺序、倒叙、插叙)
(4)
按感情
的变化
(5)
按内容的逻辑变化(如总分总)
(6)
按表达方式的变换(叙事、抒情、议论)
题型二:分析文章的线索
1
、类别:
人物线索、事件线索、事物线索、时间线索、空间线索、情感变化线索、明暗两线
2
、方法指津:
①
文章的标题;
②
文中段反复出现的词语或事物;
③
文中议论抒情句;
④
人物的思想感情
(
变化
)
⑤
某一人物的见闻感受或行踪
3
、作用:
是贯穿全文的脉络,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接在一起,使文章条理清楚,层次清晰,结构严谨。
五、语言
角度
一
:从修辞的角度
题型
一
:判断语句的修辞
,
并品析
语句的含义及表达作用。
1
、答题模式:
修辞
+
效果
+
表面内容
+
深层作用
此句运用了
……
修辞手法,
……
(效果)描写了
……
(表层内容),表现了
……
(深层作用)
2
、常见修辞及表达作用
(1)
比喻:将
……
比作
……
,形象生动地表现了(描写了)
……
的
……
(特点),化抽象为具体,使人易于理解。
(2)
拟人:赋予
…
(事物)以人的思想(感情和动作),使之人格化,形象生动地表现了
…
的
…
(特点)。
(3)
夸张:突出强调了
……
的本质特点,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。
(4)
排比:突出强调了
……
(特点),节奏鲜明,增强语势,极富感染力。
(5)
对偶:句式整齐,音韵和谐,读起来琅琅上口。
(6)
反复:强调突出
……
(特点)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。
(7)
设问:有问有答,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。
(8)
反问:突出强调
……
(特点),加强语气,强烈抒情。
(9)
对比:将
……
形成鲜明对比,突出了
……
(特点),以读者以深刻的印象。
(10)
引用:引用
……
,表现了
……
(特点),增添了文章的文采。
(11)
反语:使语言幽默风趣,讽刺了
……
(特点)
3
、示例:此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,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柳叶在烈日炙烤下的形状,表现了天气的炎热和祥子拉车生活的艰辛。
角度二:从表达方式的角度
五种表达方式:
记叙、描写、说明、议论、抒情
(一)描写
——
人物描写
题型
一
:
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来刻画人物形象?有什么表达作用?
题型二:
结合具体内容,分析文中人物特点。
1
、人物描写方法:
语言描写、动作描写、外貌描写、心理描写、神态描写(细节描写)
2
、答题模式:
描写方法
+
效果
+
表层内容
+
深层作用
运用了
……
描写,
……
描写了
……
(人物)的
……
特点,表现了
……
,与上文(下文)
……
(
1
)表层内容指语言本身的具体内容,句末应有一个中心语,来表明人物的身份或职业。如
“……
的教师形象
”“……
的清洁工
”“……
的人
”
(
2
)深层作用包括多种角度:
①
文中人物的特点
——
外形特点、内心活动、性格特征、思想感情、精神品质;
②
作者的感情与感悟
——
抒发了作者
……
的感情;表达了作者
……
的感悟。
③
读者的感受;吸引读者;引起读者感情的共鸣;激起读者阅读的兴趣;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;引起读者的注意;引起读者的深思;留给读者想象的空间,耐人寻味(引人遐想);
④
与主旨
初中语文复习专题之记叙文阅读考点总结和答题模板.docx