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
"
猜读八法
"
攻克文言虚词
"
堡垒
"
文言文的猜读,不仅实词管用,虚词也相当给力。文言虚词大多
“
身兼数职
”
、灵活多变,因此理解起来难度较大。这就需要考生在平时加强朗读、背诵,培养文言文语感的同时,探寻规律,掌握一定的文言虚词用法和意义的推断技巧。以下八法,谨供参考。
一、代入筛选法
这是我们最常用的方法。如果我们熟记某个虚词的基本用法和意义,在阅读和解题时,就可将它的每个用法代入句子,挑选其中讲得通的一项,从而获得正确的答案。
以
“
而
”
为例,其主要用法有:连词,译为
“
又
”
、
“
而且
”
、
“
就
”
、
“
却
”
、
“
如果
”
、
“
因而
”
;代词,译为
“
你
”
、
“
你的
”
;动词译为
“
好像
”
等。
若要在
①
“
蟹六跪而二
螯
,非蛇
蟮
之穴无可寄托者
”
、
②
“
置之地,拔剑撞而破之
”
、
③
“
青,取之于蓝,而青于蓝
”
、
④
“
诸君而有意,瞻予马首可也
”
、
⑤
“
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
”
、
⑥
“
某所,而母立于兹
”
中找出与其他各句不同用法的句子,在一一代入进行理解和筛选后,就不难确定应为作代词
“
你的
”
解释的
⑥
了。
二、语境推断法
文言文阅读离不开具体的语境,常见的虚词大多有多种用法,词性词义变化较为复杂,要确定其具体意义和用法,必须结合上下文,利用文意解题。此法对起关联词语作用的虚词特别有效。
如
“
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,故内惑于郑袖
”
,
“
故
”
是
“
所以
”
的意思推断,前后句意为因果关系,
“
以
”
应为表原因的
“
因为
”
。
三、词性界定法
有些文言虚词有多种词性,根据上下文的语境,只要能推断出其词性不一样,那么,其用法肯定也不同。
如
“
吾将以身死白之
”/“
险以远,则至者少
”
,前句
“
以
”
用在名词
“
身
”
前,又处在动词
“
死
”
前,可以推断
“
以
”
应该是介词,与
“
身
”
组成
介
宾短语做
“
死
”
的状语;后句中
“
以
”
用在
“
险
”
和
“
远
”
两个形容词中间,应该是表示并列的连词,所以两句用法不同。
四、句位分析法
一些虚词在句中的位置不同,所起的作用也就不同。如
“
其
”
,在句首,一般是语气副词,表揣测,相当于
“
恐怕
”
、
“
或许
”
、
“
大概
”
、
“
可能
”
,如
“
圣人之所以为圣,愚人之所以为愚,其皆出于此乎?
”
;在句中,动词后一般是代词。如
“
秦王恐其(代荆轲)破
璧
”
,名(代)词后一般是语气副词,如
“
尔其(一定)无忘乃父之志
”/“
吾其(还是)还也
”
。又如
“
焉
”
,在句首,如
“
焉有仁人在位,
罔
民而可为也
”
,哪
初中语文7~9年级【文言文常考题型】破解方法归纳整理.docx