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
浙江衢州三衢山时写的,抒发了诗人对旅途风物的新鲜感受。
4.梳理字词。
(1)学习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:梅、溪、泛、减。
(2)自主识字:读一读这些生字,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能又快又准地识记生字?这些生字书写时要注意
什么?
(3)重点指导“溪”“减”字,注意生字的结构、偏旁、笔顺及书写注意事项。
(4)“梅”,左右结构,木+每=梅(梅子 梅花 望梅止渴),书写时要注意:左窄右宽,右部中横
长。
5.整体感知。
(1)读古诗,结合课本插图,说说诗人在去“三衢”的时候看到了什么,听到了什么?
(2)结合注释和资料,了解古诗大意。
明确:作者看到梅子黄了,天气晴朗,绿荫浓密,听到了黄鹂婉转的歌唱。这是初夏时的宜人风光。
结合注释,理解这首诗的大意:梅子黄透了的时候,难得有天天都是晴朗的好天气,乘小船到小溪
的尽头,再改走山路继续前行。山路上苍翠的树荫,与来的时候一样浓密,深林中不时传来几声黄鹂的欢
鸣。
学习任务二:聚焦诗句,想象画面
1.赏析“梅子黄时日日晴,小溪泛尽却山行”。
“梅子黄时”指五月,这里点明了时间。梅子快要成熟的季节,往往多雨,但现在却是“日日晴”。“日
日晴”写天晴,也是写诗人愉悦的心情。“小溪泛尽却山行”写出了出行路线,“泛尽”了舟,到了小溪的
尽头,又改换山路——三衢道中之小道,其乐无穷,奇趣无穷。一个“却”字道出了诗人高涨的游兴。
2.赏析“绿阴不减来时路,添得黄鹂四五声”。
后两句写诗人游玩归途中的所见所闻。绿树荫浓,爽静宜人,更有黄鹂啼鸣,幽韵悦耳,渲染出诗人
舒畅愉悦的心情。
3.知识链接:黄鹂是食虫益鸟,羽色艳丽,鸣声悦耳动听。黄鹂胆小,不易见于树顶,但能听到其响
亮刺耳的鸣声而判知其所在。
4.结合诗句的意思,想象画面,说说诗中写了怎样的景象?
梅子成熟的五月,天气晴朗、碧空如洗,沿着清亮的小溪坐船至尽头,回程正好走山路。绿荫掩映,
连空气也格外清爽,在幽静的林中,偶尔传来了黄鹂的啼鸣,声色相和,好美!
5.写作特点:诗歌写了初夏时宁静的景色和诗人山行时轻松愉快的心情。诗人将一次平平常常的行程,
写得错落有致。平中见奇,不仅写出了初夏的宜人风光,而且诗人的愉悦情状也跃然纸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