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库 小学资料 语文 六年级上学期

【精品配套】六年级上册语文同步教案-第5课 《七律·长征》-第二课时(人教部编版).doc

全国通用 DOC   6页   下载0   2023-12-27   浏览9   收藏0   点赞0   评分-   免费文档
温馨提示: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3 页,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1 页,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。
1
语文部编版六年级上册
5
课《七律
·
长征》第二课时教学设
课题
七律·长征
单元
第一单元
学科
语文
年级
六年级
学习
目标
重点
难点
教学过程
教学环节
教师活动
学生活动
设计意图
课前导读
1.引言
仅是
壮举,也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奇迹。雪山
地、崇山峻岭、激流险滩、重重追兵、缺
少食……但是红军战士却无所畏惧,历尽
辛最终取得胜利。让我们走进毛主席的诗篇,
去领略红军战士的风采吧!
2.写作背景
1934 10
民党反动派的围剿,保存自己的实力,也
2
了北上抗日,挽救民族危亡,从江西瑞金
发,一路跋山涉水,翻过五岭,突破乌江
险,四渡赤水,越过气势磅礴的乌蒙山,
着又巧渡金沙江,强渡大渡河,飞夺泸定桥,
然后爬雪山,过草地,最后翻过岷山, 1935
10 月到达陕北。这首诗作于红军战士越过
岷山后,长征即将胜利结束前不久的途中
曙光在前,胜利在望,毛泽东心潮澎湃,
怀豪情地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。
3.作者简介
毛泽东(1893—1976),字润,湖
湘潭人。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,无产阶级
命家、政治家和军事家,中国共产党、中
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
和领导人,诗人,书法家。毛泽东被视为
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。主要作
有:《沁园春·雪》《忆秦娥·娄山关》《七
律·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》等。
4.品读课文。想一想:
(1)你从课题“七律·长征”中了解到
哪些问题?
(2)这首诗用艺术手法为我们具体展示
图”?
5.板书课题:七律·长征
齐读课题
的内容,吸引学
生兴趣,进而导
入新课。
教学过程
一、品读感悟
带着问题,仔细阅读课文:
1.你从课题“七律·长征”中了解到哪些
题?
七律·长征
七律:七言律诗。分四联:首联、颔联、
空。
的内容。
3
颈联和尾联。
长征:题目。揭示诗歌的内容。
2.这首诗用艺术手法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哪
幅红军长征途中威武雄壮的“征难图”?
腾越五岭---疾跨乌蒙----巧渡金沙江
------飞夺泸定桥------喜踏岷山雪
二、课文精讲
1.首联
红军不怕远征难,万水千山只等闲
“不怕”二字,铿锵有力,以坚定的语气
现出红军面对长征过程中的千难万险,全
惧色,勇往直前。
“万水千山”以静写动,概括了红军长征
中遇到的困难。
“等闲”二字则是将困难轻轻一瞥,加深
对“不怕”的表述,表现出红军藐视困难
从容不迫的自豪感。
这两句是全诗的总纲,开门见山,点明中心。
体现了红军战士不怕长征途中任何艰难险
的精神。
诗意:中国工农红军不怕二万五千里长征
中的艰难险阻,把历经千山万水的艰难困
看作平平常常的事情。
2.颔联
五岭逶迤细浪,乌蒙磅礴泥丸。
“逶迤”“磅礴”写出了山势高俊,表现
长征的艰难。
用“细浪”“泥丸”的比喻手法,写出五
和乌蒙在红军眼里显得很渺小。
这句诗用夸张、比喻的手法,突出表现了
军的英雄气概,突出红军藐视并战胜一切
关问题。
示。
首联,有利于学
生理解课文
的颔联,加深对
诗歌的理解。
剩余3页未读, 下载浏览全部
【精品配套】六年级上册语文同步教案-第5课 《七律·长征》-第二课时(人教部编版).doc
下载提示

欢迎使用AA文库网,如遇下载问题,请点击此处查看解决办法!您也可以点击此处进入帮助中心解决问题!

如以上链接无法点击,您可以尝试在手机或电脑“浏览器”中输入本站网址aawenku.com,进入网站,用手机号登录后即可免费下载。

版权说明:AA文库网是一个资源分享及获取平台,大部分资料来源于用户上传或网络,版权归属于原作者。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了您的版权,请立刻联系我们,我们将立即处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