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比喻
1
、定义
比喻又叫打比方
,
即用有相似点的某些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修辞手法。
2
、结构
比喻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
,
即本体
(
被比喻的事物
)
、喻体
(
做比喻的事物
)
和比喻词
(
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
)
。
3
、种类
根据比喻的三个部分的异同和隐显特征
,
可分为三种。
(1)
明喻。本体、喻体都出现
,
中间用比喻词
“
像、似、仿佛、犹如、宛如、像
……
一样、如
……
一般、仿佛
……
似的
”
等联结。
常见形式是
:
甲像乙。例如
:
叶子出水很高
,
像亭亭的舞女的裙。
(2)
暗喻。本体、喻体都出现
,
中间用比喻词
“
是、成了、变成
”
等联结。典型形式是
:
甲是乙。
例如
:
广场上是雪白的花圈的海洋
,
纪念碑已堆成雪白的山冈。
此外
,
暗喻还有一些变体值得注意
:
①
修饰式暗喻
:
本体与喻体之间以修饰与被修饰、限制与被限制的形式来体现比喻关系。例如
:
这是花的海洋。
②
同位式暗喻
:
本体与喻体之间以同位复指形式表现比喻关系。例如
:
老狐狸你不要灌迷汤。
③
注释式暗喻
:
本体与喻体以注释说明的形式表现比喻关系
,
常用破折号连接。例如
:
五点钟
,
上工的汽笛响了。红砖
“
罐头
”
的盖子
——
那扇铁门一推开
……
(3)
借喻。不出现本体和比喻词
,
直接用喻体代替本体。借喻的典型形式是甲代乙。例如
:
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
,
吃尽了我们的血肉。
另外
,
还有一种情况
,
连用几个喻体共同说明一个本体。例如
:
一枝巨大的白丁香把花开在了屋顶灰色的瓦楞上
,
如雪
,
如玉
,
如飞溅的浪花。这种叫
“
博喻
”
。
4.
比喻的作用
(1)
化平淡为生动
;(2)
化深奥为浅显
;(3)
化抽象为具体。
5.
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
本体和喻体必须有相似点
,
且是本质不同的事物
,
否则
,
就不能构成比喻。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
,
不能只看有没有
“
像、似、是
”
之类的词语。下面几例都不是比喻句。
(1)
她的性格像母亲。
——
同类事物作比较
(2)
这天黑沉沉的
,
好像要下雨了。
——
表示猜度
(3)
每当看到这条红领巾
,
我就仿佛置身于天真烂漫的少年时代。
——
表想象
(4)
不要带着思想包袱去工作。
——
词的比喻义
注意:
(
1
)比喻要有相同点;
(
2
)不是有比喻词就是比喻句;
(
3
)比喻句不管什么形式种类,喻体一定明确出现。
二、比拟(拟人和拟物)
1.
定义
把物当作人写或把人当作物写
,
或把甲物当作乙物来写
,
这种修辞手法叫比拟。通俗地讲就是把物
“
人化
”,
或把人
“
物化
”,
或
“
甲物乙物化
”
。
2.
种类
(1)
拟人。即把人以外的物当作人来写
,
赋予物人的动作或思想情感。例如
:
波浪一边歌唱
,
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雷声。
拟人一定要有人的动作、语言、情态或心理。
但不是人出现了就是拟人句。
“
那河畔的金枊,是夕阳中的新娘。
”
这是比喻。
红苹果像孩子的红脸蛋。当然也是比喻。
(2)
拟物。
修辞方式之一。把人拟作物或把甲物拟作乙物。
①
把人比作物
,
例句:
(
1
)人群不顾一切
,
涌了上来。
(
2
)在群众的呼喝声中
,
那个恶霸夹着尾巴逃跑了。
②
把甲事物当成乙事物来写。例句:
(
1
)火山发出一声咆哮。
(
2
)她们看见不远的地方
,
那宽厚肥大的荷叶下面
,
有一个人的脸
,
下半截身子长在水里。(《荷花淀》孙犁)
拓展
:
比喻与拟物的区别
所有的比喻句都有一个最明显的标志,喻体必须出现。
拟物中的物可以不出现。如上面的例句
“
涌了上来
”“
咆哮
”“
长在水里
”
。
3.
比拟的作用
增强生动性和形象性
,
引起情感共鸣。
4.
近来试题的考查形式同比喻,这里不重复。下同。
高中语文(
id
:
gzyw11
)
编辑整理
三、借代
1.
定义
不直说某人或某事物的名称
,
而是借同它密切相关的另一事物的名称去代替
,
这种修辞手法叫借代。
2.
种类
(1)
用事物的特征代替。例如
:
①
红眼睛原知道他家里只有一个老娘
……
②
先生
,
给现钱
,
袁世凯
,
行吗
?
(2)
用具体事物代替抽象事物。例如
:
①
举酒欲饮无管弦。
②
想当年
,
金戈铁马
,
气吞万里如虎。
(3)
全部与部分互代。例如
:
①
孤帆远影碧空尽。
②
吟罢低眉无写处。
(4)
用专名代替泛指。例如
:
①
迁客骚人多会于此。
②
三个臭皮匠
,
顶个诸葛亮。
(5)
用结果代替原因。例如
:
专弄文墨
,
为壮士捧腹。
(6)
用作者、产地等代替。例如
:
何以解忧
?
唯有杜康。
3.
借代的作用
引人联想
,
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、特点鲜明、生动形象的效果。
4.
运用借代要注意的问题
(1)
必须抓住事物最典型的特征。
(2)
被借代的事物
(
本体
)
在前文应有所交代
,
或读者已了解相关背景。
四、夸张
1.
定义
故意言过其实
,
对客观的人、事物做扩大或缩小或超前的描述
,
这种修辞手法叫夸张。
2.
种类
(1)
扩大夸张。故意把事物说得
“
大、多、高、深、强
”
等的夸张形式。例如
:
蜀道之难
,
难于上青天。
(2)
缩小夸张。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
“
小、少、低、浅、弱
”
等的夸张形式。例如
:
乌蒙磅礴走泥丸。
(3)
超前夸张。在时间上把后出现的事物提前一步的夸张形式。例如
,
农民们都说
:“
看见这样翠绿的麦田
,
就嗅出白面包子的香味来
高中语文:常见的修辞手法知识清单.docx